建筑中水系统
2010-01-17 13:33:34 来源: 浏览次数:0 网友评论 0 条

为解决日益尖锐的用水短缺矛盾,建设节约型社会,北京、天津、济南、郑州等越来越多的城市开始将中水回用作为强制性节水措施在城市建设中推广。以北京为例,北京市要求建筑面积2万平方米以上的宾馆、饭店、公寓等,建筑面积3万平方米以上的机关、科研单位、大专院校和大型文化、体育等建筑,建筑面积5万平方米以上或可回收水量大于150立方米/日的居住区和集中建筑区等,必须建设中水设施。新建、扩建、改建建设项目的节水设施应当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
建筑中水系统主要针对宾馆、饭店、商场、写字楼、体育场馆、学校、商业设施等公共建筑。这类项目一般位于市政配套系统设施完善的地区,周边的市政污水管线完备,但是可供中水处理设施使用的空间有限,同时废水主要来自个别单体建筑。这类项目的中水处理系统一般建设在构筑物的地下室,因这类项目在空间占地等安排上由于规划、费用等原因非常紧凑,因此在设计时尽量减少占用空间,同时也要顾及到污水处理时不可避免的噪音、异味等问题。
综合上述因素,一般在这些设施中设计时中水水源主要以收集洗浴、盥洗废水等优质杂排水为主,同时考虑收集雨水、泳池排水、空调冷凝水、洗衣房废水和其他设施排水等进行处理,回用于冲厕、绿化、洗车、景观等方面。
在长期的实践中通过对各个不同项目的观察,我们发现在实际使用过程中,通过中水回收再利用可为使用单位节约用水达10%~20%,在水价高涨的今天可以为使用单位直接创造出客观的效益!
典型项目:港澳中心瑞士酒店(五星级),位于北京东直门外。
中水水源:优质杂排水
原水水质:BOD5≤60mg/l COD≤120 mg/l SS≤50 mg/l PH 6-9
中水水质:
《城市污水再生利用 城市杂用水水质标准》(GB/T18920-2002)
《城市污水再生利用 景观环境用水水质标准》(GB/T18920-2002)
|
指 标
|
冲厕
|
道路清扫消防
|
绿化
|
洗车
|
建筑施工
|
观赏性水景用水
|
娱乐性水景用水
|
|
PH
|
6—9
|
6—9
|
6—9
|
6—9
|
6—9
|
6—9
|
6—9
|
|
色度(度)≤
|
30
|
30
|
30
|
30
|
30
|
30
|
30
|
|
嗅
|
无不快感
|
无令人不愉快的嗅和味
|
|||||
|
溶解性总固体(mg/L)≤
|
1500
|
1500
|
1000
|
1000
|
——
|
——
|
——
|
|
悬浮物SS(mg/L)≤
|
——
|
——
|
——
|
——
|
——
|
10
|
——
|
|
浊度(NTU)≤
|
5
|
10
|
10
|
5
|
20
|
——
|
5
|
|
BOD5 (mg/L)≤
|
10
|
15
|
20
|
10
|
15
|
6
|
6
|
|
氨氮(mg/L)≤
|
10
|
10
|
20
|
10
|
20
|
5
|
5
|
|
LAS(mg/L)≤
|
1.0
|
1.0
|
1.0
|
0.5
|
1.0
|
0.5
|
0.5
|
|
铁(mg/L)≤
|
0.3
|
——
|
——
|
0.3
|
——
|
——
|
——
|
|
锰(mg/L)≤
|
0.1
|
——
|
——
|
0.1
|
——
|
——
|
——
|
|
总余氯(mg/L)≤
|
接触30min后≥1.0, 管网末端≥0.2
|
≥ 0.05
|
|||||
|
总大肠菌群(个/L)≤
|
3
|
3
|
3
|
3
|
3
|
——
|
——
|
|
粪大肠菌群(个/L) ≤
|
——
|
2000
|
不得检出
|
||||
设计标准:
《建设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J15-88);
《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3-2006);
《建筑中水设计规范》(GB50336-2002)
《给水排水工程概预算与经济评价手册》,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3年;
《三废处理工程技术手册(废水卷)》,北京市环科院编,化学工业出版社,2000年;
《城市污水再生利用 城市杂用水水质》(GB/T18920);
《给水排水设计手册》,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6年;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
《北京市中水设施建设管理试行办法》
《环境噪声标准》,GB5096-93;
《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97);
《水处理工程师手册》,化学工业出版社;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16-87)(2001年版);
《给水排水构筑物施工及验收规范》(GBJ141-90);
《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42-2002);
《建设工程监理规范》(GB50319-2000);
《建设工程施工现场供用电安全规范》(GB50194-93);
《工业金属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35-97);
《工业建筑防腐设计规范》(GBJ40-82);
《涂漆通用技术要求》(Q/ZB77-73);
《建设工程项目管理规范》(GB/T50326-2001);
《现场设备、工业管道焊接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36-98);
《工业安装工程质量检验评定统一标准》(GB50252-94);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1);
《建筑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94);
《工业和民用供电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50052-95);
《低压配电装置及电路设计规范》(GB50054-95)
推荐工艺:
接触氧化法
接触氧化法作为生物膜法中应用广泛的一种,有机物在此单元中得以去除。其作用原理是通过设置半软性填料,不断的向水中曝气供氧以增加池内气、固、液三相的接触,部分细菌微生物以生物膜的形式固着生长于填料表面,部分则是絮状悬浮生长于水中,利用这些生长的大量细菌微生物吸附和氧化去除水中有机污染物,因此它兼有活性污泥法与生物滤池二者的长处和特点。
氧化池利用水中溶解氧和有机物浓度的不同,形成逐级负荷递减系统,可更有效地去除水中的有机物。池中微生物所需的氧量通过曝气供给。
生物接触氧化池内设置填料,填料淹没在废水中,填料上长满生物膜,废水与生物膜接触过程中,水中的有机物被微生物吸附、氧化分解和转化为新的生物膜。从填料上脱落的生物膜,随水流到二沉池后被去除,废水得到净化。在接触氧化池中,微生物所需要的氧气来自水中,而废水则自鼓人的空气不断补充失去的溶解氧。空气是通过设在池底的穿孔布气管进入水流,当气泡上升时向废水供应氧气,有时并借以回流池水。

接触氧化池有以下主要特点:
(1) 由于填料的比表面积大,池内的充氧条件好,接触氧化池内单位容积的生物量比较高,故接触氧化池具有较高的容积负荷;
(2) 由于相当一部分微生物固着生长在填料表面,接触氧化池不需要设污泥回流系统,也不存在污泥膨胀问题,运行管理简便;
(3) 由于接触氧化池内流态属于完全混合型,因此接触氧化池对水质、水量的骤变有较强的适应能力;
(4) 污泥产量较低。
MBR膜生物反应器法

其他工艺: SBR法 CASS法


